首  页 立法工作   监督工作 重大事项决定 选举任免 代表工作
通知公告:
人大的“三农”工作大有可为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园地 发布时间:2007/03/26 09:52:00
来源:  单位:  发布人:

                           高  峰
   

    进入新世纪,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使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特别是从2004年以来,党中央已连续4年发布了以“三农”工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业和农村工作做出了明确部署,凸显了党中央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为人大的“三农”工作指明了道路。我市人大的“三农”工作,就是围绕党中央的战略部署,紧密结合阜新实际而扎实开展的。
    一、五年来的工作回顾
    本届市人大常委会自换届以来,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深入调查研究,注重监督实效,紧紧围绕着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致富这一中心,积极推动各项相关工作的进行,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农业与农村工作。期间,将“三农”工作列入议题,在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和审议市政府的专项工作报告9项;开展有关视察和执法检查5项。作为市人大的职能部门,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也开展了多项视察、执法检查和调研活动。
    (一)推动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
    保护和尊重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自主权,是我国农村改革的一项基本原则。为了把党和国家的政策落到实处,市人大农委在省人大的统一部署下,2003年开展了以推动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主旨的执法检查。2004年,在上年执法检查的基础上,农委又会同县区人大重点对我市农村集体土地第二轮延包以及领导包案解决农村土地纠纷等情况开展了执法检查。连续两年的执法检查,推动了我市农村土地的有序流转,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有效地保护了耕地,使土地承包法得到了很好的贯彻落实。
    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村工作的一项基本任务。2003年在全国逐步推开的农村税费改革,是涉及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取消向农民征收的提留统筹,切实使广大农民受益,是这一改革的初衷。为了促进我市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市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市政府的相关工作报告,对搞好这项工作提出了意见和要求,促使全市农村的税费改革工作圆满完成,农民切实享受到了税费逐渐减少直至取消的实惠。在市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上,又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增加农民收入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常委会的审议意见指出,尽快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最突出、最紧迫的工作,市政府在取得既有成效的基础上,要继续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畜牧业,抓好农村扶贫开发,做好劳动力转移的服务工作,同时不断拓展农民增收的新领域。这些意见,在以后的工作中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二)推进依法兴农进程
    随着全国人大立法和地方立法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农业法律体系已基本形成。但是在法律的贯彻实施上,各地或多或少都还存在着差距。作为“三农”工作的基本法,农业法确定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和一系列措施,其中对各级政府加大农业投入做出了明确规定。近几年,中央财政支农支出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有力地支持了农业的发展。但在一些地方,特别是市、县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却严重不足,没有达到农业法的规定要求。农业技术推广法已颁布实施14年,但农技推广事业举步维艰的状况没有大的改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其作用的发挥受到明显制约。农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搞养殖的传统方式,导致环境严重污染,疫病防不胜防。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也没有根本改变。上述问题,在农村大部分地方都有存在,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更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有鉴于此,几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注重推动有关法律的贯彻实施,先后将农业技术推广法、动物防疫法、水土保持法的实施情况列入常委会会议议题,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的专题工作报告,并针对我市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整改意见。为推动防沙治沙法的实施,市人大常委会还在03年、04年分别视察了环城绿化带建设和固沙造林及沙地封育工作。
    几年来,市人大农委也对农业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气象法、森林法、种子法等法律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应该说,无论是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还是开展执法检查,市人大常委会和市人大农委的工作,有利于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法治意识,推动了农业法律法规在我市的贯彻实施。
    (三)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协调发展
    畜牧业在我市农村经济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2004年召开的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开展“畜牧富民工程”,把畜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抓的思路。为推动我市畜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市人大常委会将此项工作列入议题,在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的专题报告。常委会的审议意见指出,市政府要充分利用国家支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下大力气抓好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及配套基地建设,抓好养殖业的规模化、规范化生产,使我市的畜牧业生产迈上一个新台阶。2005年,我市又成功地防控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市人大农委也积极参与了这项工作。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我市的畜牧业生产健康、快速发展,2006年全市畜牧业产值达37.8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高达53.4%。
    2006年6月,市人大农委按照省人大农委的统一部署,对全市农村能源生态建设开展调研。在听取了市、县农村能源管理部门的汇报后,又深入到乡、村基层了解能源生态建设情况。在此基础上,起草了调查报告。这个报告以人大送阅件的方式印发到市委、市政府后,引起了市领导的重视。市委书记姚志平阅后批示:(1)政府要拿出一个进一步发展的意见;(2)召开一次总结会,做进一步动员。由于领导的重视,市政府有关部门认真部署落实,采取了五项措施,很快在全市农村掀起了能源生态模式户建设高潮。12月19日,市委、市政府又召开了全市生态家园富民行动暨农业循环经济工作会议,对农村能源生态建设从组织领导、服务体系建设及资金支持上做出了明确的部署。
    此外,市人大常委会还先后视察了农业产业化、农业科技园区、引白水源建设等项工作。
    (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6年初,党中央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发布了中央一号文件,对新农村建设做了全面部署。为了充分发挥地方人大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扎实推进我市的新农村建设,市人大常委会确定了对我市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进行视察。为了使视察取得预期成效,农委集中力量,认真做好视察前的调研、协调和服务工作。在此基础上,10月18日,市人大常委会对我市新农村建设试点镇、村实地察看,又听取了市、县(区)的工作汇报。通过视察,人大视察组认为,我市的新农村建设应侧重抓好几项工作:一是提高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二是要扎实抓好试点工作;三要搞好规划;四要切实解决存在的关键问题。对人大视察组提出的意见,市政府做了认真落实,使我市的新农村建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局。2007年,市人大农委又把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建设列为调研工作重点,目的是推动我市的新农村建设扎实、深入地开展下去。
    二、在新时期、新阶段扎实有效地开展人大的“三农”工作
    如果说,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三农”问题在宏观层面上还仅仅是农产品的产量问题,或者说是粮食安全问题,那么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三农”问题的内涵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今天已不仅仅是食品安全问题了,而是演变为以收入、消费、就业为重点,覆盖城乡、涉及全局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关注民生、关注“三农”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就反映了“三农”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同样,新的形势和任务也为人大的“三农”工作提出了新课题。我们要认清肩负的责任,深刻认识人大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性,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实施好监督法,使人大的监督更加规范,更具实效,从而推动我市的和谐社会建设。
     建设全国重要的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是市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重要任务之一,此举对于实现我市“十一五”规划目标,全面提升经济总量,加快转型振兴步伐,具有重要意义,也完全符合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的要求。市人大常委会要支持这项工作的实施,并安排在10月份的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和审议市政府的专项工作报告,以推动任务的完成。
    促进林权制度改革,让农民享有对林木的所有权、处置权和收益权,使林业生产关系更加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是今年林业的一项重要工作。人大要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计划在年中的主任会议上听取市政府的工作报告,督促主管部门把握林改的正确方向:一是坚持确保农民得实惠、生态受保护的基本原则;二是正确处理集体与农民、管理与放活的关系;三是注意林权界定和农民政策的关键环节;四是抓好林业确权和管理配套的工作。
    关切农民利益,落实中央“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今年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要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惠农政策的落实上,监督国家各项补贴切实发到农民手中;推动农业法制建设,农委要按照省人大的部署,开展农业科技发展情况的调研,推动科技进步法的贯彻实施;要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实施情况调研;推动农村改水工作进度,开展农村饮用水安全工作调研;推动耕作制度改革,开展耕地保护性耕作的调研;此外,农委要密切关注“三农”工作中出现的热点问题,及时了解和掌握情况,为构建和谐阜新做出应有的努力。

做好人大信访工作要抓住四个重点环节
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友情链接
阜新新网 沈阳人大 大连人大 人民代表网 北京人大 上海人大 深圳人大 重庆人大
 

主办单位:阜新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  辽ICP备08101333号-1
技术支持:阜新市大数据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