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凤林代表是彰武县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县草原站站长,长期以来关注和研究我市的草原生态建设,是造诣很深的草原生态专家。他作为市十三届、十四届人大代表,一直关心着我市的“三农”工作,模范的履行着一名农业界代表的职责。 任职期间,齐凤林认真履行代表职责,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每次人代会前,他都要进行精心的准备,做一些深入的调查研究,会议讨论时总是大胆谏言献策。当然,作为农业科技专家,他更多的在关注农业、农村、农民,他经常带着题目深入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掌握第一手资料,所以他提的建议有高度、深度,反映实际。同时,不是简单的就是论事,很多时候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建议。在历次人代会的发言中,他的审议发言也多次引起代表们的共鸣,引起市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在市十三届人大的一次会议以来他提出了《关于依靠科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于加强农村科普工作,提高农民生产技能》、《关于重点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建议》以及《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大力发展草食畜禽的建议》等十多件贴近基层、贴近实际的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采取多项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市委、市政府 “突破阜新”的战略实施后,他感到十分振奋,同时,从一个代表肩负的责任出发,对如何实现突破进行着认真的思考。他说,突破阜新重要的是上大项目,增加经济总量,作为一名人大代表要积极向群众宣传,并在项目建设中发挥作用。同时,突破阜新也应当是个系统工程,我们要借助省委、省政府帮扶阜新的机遇,实现方方面面工作的新突破。其中,很重要一点,是要加强阜新的生态建设。 谈到生态建设,他的感触非常深。在我们采访的两个多小时,这位参与过国家《草原法》立法和“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编写 的农业生态行家,对我市治沙防沙的现状透出了一丝忧虑。他说,彰武历史悠久,曾是皇家养息牧场,天苍苍、草蓝蓝,风吹草低见牛羊,书写了彰武近360年创业文化的开端。然而,彰武地处辽宁省西北部,科尔沁沙地南部。地势北高南低,东西丘陵,北部沙荒,很容易受到风沙侵扰,特别是近年来,一些人受利益驱动毁林毁草现象十分严重,最让人忧心的是农村过度开荒,甚至是无度开荒,有的地方青山被剃了阴阳头,田间小道被蚕食几近消失,河川也种上了作物,原本单一的防风固沙植物,还没有生长起来,就惨遭砍伐毁坏的厄运。长此下去,防风固沙屏障将受到损害,科尔沁沙地将加速南移,如果发展下去,不仅影响我市,而且也直接影响辽宁中部城市群的生态安全,因此,加强防沙治沙已经刻不容缓。 关于如何治沙,他认为重点发展林草。一是加大投入。首先是省、市的治沙投入要加大。二是加强执法力度。目前,要按省“现代畜牧业推进计划”的要求实现对阜新境内的草原确权,将其纳入依法保护范围,严格执法。要高度重视农村的乱开荒问题,进行专项治理。林带主要功能是防风,而草则是用来固沙的,林草相宜,缺一不可,乱开荒必然加剧沙化。而目前,乱开荒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没有得到有效地制止,如果任其发展后果不堪设想。三是要以生态建设为核心谋划我们的发展思路,比如,提倡林下经济固然是对的,但一些沙化地区也不适宜种那些容易引起沙化的经济作物,此点必须引起重视。 齐凤林说,省、市、县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去年省林业厅领导多次到彰武进行治沙调研,县委书记黄伟同志在今年年初省人代会期间递交了加强对彰武县生态建设支持的议案,引起了省政府高度重视。今后,我要继续关注我市的生态建设,关注草业发展,加强调研,不断提出相关的建议。同时,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农业和生态研究的专家,我深感在新农村建设上要实现突破,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培养引进先进技术人才,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培养专家型农民。总之,“突破阜新”不仅要在工业上“突破”也要注重在改善生态上实现新“突破”,做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遵循客观规律,千方百计保护生态,把一个绿色、文明、环保、和谐的阜新留给子孙、留给后人。(王谧 邢文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