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文良 王谧
近来年,我市民办教育有了进一步发展,其中育才教育集团的发展更加引人注目,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已成为民办教育的佼佼者。办学十几年来,育才己培养出大批品学兼优的初、高中毕业生,学校连续九届高考均获得优异成绩,高考入本科率逐年提高,达到90%以上,二本以上上线率及高考平均分连续六年位居我市第三名(位居阜、彰两县第一名),连续七年,阜、彰两县汉生高考第一名均出自育才教育集团,数百名学生考入全国重点大学,有两名学生考入清华大学。作为董事长的市人大代表曹振海也经历了难忘的办学过程,对民办教育的感同身受。那么,目前我市民办教育的现状如何?究竟面临着什么样的困难?如何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推动民办教育提高层次和水平?带着这些问题,日前,记者专访了阜新市育才教育集团董事长、市十四届人大代表曹振海。
曹振海介绍说,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对民办教育高度重视,采取了很多措施加强民办教育工作,育才集团的不断壮大也受益于好的政策和环境。前些日子,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袁传军带队对民办教育进行专题调研,听取了育才集团及其它民办学校的汇报,市人大常委会还将听取我市关于民办教育工作的工作报告,这些都必将极大的推动民办教育的发展。
谈到民办教育发展中的困难,曹振海谈到了目前存在的三个问题。一是认识问题。在一些人们的观念中,还存在对“公办”与“民办”的认识差距。从家长这块看,认为孩子上公办学校稳定,对民办学校还有偏见,一些初中学校也不愿把好的学苗提供给民办学校,当然目前育才的情况大大好转,因为学校的办学水平得到了全社会的公认,我们用事实消除了家长们的疑虑。但一些处于起步阶段的学校仍有困难,需要舆论的引导。从各级政府看,也存在个别同志对民办教育重视不够的问题。二是关于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的平等待遇问题。国家《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学校与公办教育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国家保障民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但纵观民办教育现状,在执法上还有一些不位的地方。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二条规定,适龄儿童、少年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国家对适龄儿童、少年给予的"两免一补"政策,每一位适龄儿童、少年均应享有,然而选择民办学校就读的小学、初中学生却不能享受国家统一的免费政策,这个问题应当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另外,省政府对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出台了伙食补助的规定,我市如果进入实施也应做到一视同仁。三是投入问题。经市人大常委会提出议案,2004年我市建立了民办教育发展基金,以鼓励社力量办学,让更多孩子接受优质教育,但实际投入还没有得到足额保障。希望随着我市经济的发展逐步加大投入和扶持的力度。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以及民办教育的先行者,曹振海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民办教育的现状,积极为民办教育鼓与呼,今年人代会上他提出了《关于民办学校的学生应同公办学校一样得到国家补助的建议》,在人代会联组审议时,他就加强民办教育发展做了发言,向前来参加会议审议的市政府领导同志提出发展民办教育的建议,引起了重视。同时,他以各级政府的支持为动力,民办教育的岗位上做着努力的探索和实践,力争为同行们提供新的借鉴。在采访中,曹振海一再谈到:“教育不是一个短期行为,办教育更不能以赚钱为目的 。它不是工厂,想办就办,不想办就关了或迁走。”曹振海说,“走上教育这条路,必须立志作为终身的事业,踏踏实实地把它做好,办出特色,办出质量,时间越长,品牌越响亮,也越会得到社会的认可。”他谈到,民办教育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育人是终身的事业,是惠民的事业,是庄严的事业,容不得半点疏忽。民办教育事关民生,学校办好了,就能为改善民生多尽力,目前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五分之一来自困难家庭,学校每年安排50万元,其中奖学金仅10万元,但助学金40万元。并对品学兼优的贫困生实行优惠政策:一档享受“四免”,即免学费、免伙食费、免住宿费、免书本费,每月给学生100元回家乘车费;二档享受“两免”,即免学费、免住宿费。为了解决他们家庭经济负担,为了减轻对社会的压力,先后资助几千名特困学生,一些特困生从初中起就开始减免他们学费、伙食费、住宿费以及书本费等,帮困扶贫资金每年合计达百万元。正是优质的教育质量和关注困难群体的民生理念使育才集团受到了社会的关注。目前,学校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已经有两个校区,共近10万平方米,在原有初中、高中基础上又设立了小学部,全校7200多人,其中高中3000多人。所以,民办教育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在政府支持的前提下,民办学校也要增强社会责任感,自强不息,努力拼搏,力争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