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瞩目的全国人大十一届三次会议已于3月14日在北京胜利闭幕。日前,记者采访了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代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已是两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她,说: “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是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应该尽自己的力量,为民代言,参政议政,关注民生,尤其是关注教育,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记者在梁冰的办公室,看到她的办公桌旁边放着一份划了许多重点线的《政府工作报告》。她说,温总理的报告非常鼓舞人心,尤其是对教育工作提出了很多新要求,给人以强大精神动力。作为教育战线的一名人大代表,我要加强学习,增强履行代表职责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同时,不断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 参加此次盛会的梁冰感受颇多,她说,此次会议一是更加务实,代表们在审议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时,对工作成绩的溢美之词少了,而更多的是意见和建议。广大一线代表把基层的真实声音带上来,讲真话,讲实话,凸显了更加浓厚的民主之风;二是代表们更加关注民生,如房价、教育、医疗等都成为代表热议的话题;三是更加透明,国家一些主要部委的领导如发改委、财政部、教育部的领导等都非常善于利用现代媒体,召开记者招待会,回答民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全国人民对两会的关注度超过了以往。 “我是高校一员,最关注的还是高等教育问题。 ” 面对记者的提问,梁冰侃侃而谈。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讲到: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强国必先强教。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国家,到2012年,国家对教育的投入比重将达到全国 GDP的4%,力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 在分组讨论会上,梁冰代表建议:积极推进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去除“行政化”;加快高等教育招生制度改革,改革人才选拔方式;在专业和课程设置等方面适度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把我们的大学打造成培养各类有创新思想的劳动者的摇篮,让大学毕业生能够放下身份的包袱,坦然面对各类岗位,勇于自主创新创业;让读大学成为年轻人走向社会、实现就业的重要的知识和能力准备。 会议期间,让梁冰最为感动的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到辽宁代表团驻地,亲切看望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代表时,李长春关切地询问梁冰:“阜新矿工住房改善了吗?” 梁冰回答说:“改善了,他们都搬进了新居。” 两会期间,梁冰代表忙碌而充实。她先后接受了《中国煤炭报》、中国教育电视台、辽宁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记者的专访。她不负重托,提出的12条建议涉及方方面面,其中《将东部欠发达的非中心城市高校同样列入支持计划》的建议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优化区域布局结构,设立支持地方高等教育专项资金,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高等地区高等教育的支持,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 梁冰代表认为对中西部地区高校支持特别必要,但是希望能够给予坐落在东部地区欠发达的非中心城市高校同等待遇,同样列入支持计划,在地方高等教育专项资金中加大支持力度。 梁冰代表指出,东部地区非中心城市高校发展的整体水平已经远远低于中心城市的高校,这些高校与西部高校面临的问题是一致的,普遍存在人才流失严重、政府投入不足、区域优势资源匮乏等制约发展的瓶颈性问题。国家和相关主管部门只有同样加大对东部非中心城市高校的扶持,克服这些发展问题,才能真正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李 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