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2011 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 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年初以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创建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市这一主线,以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为主题,加快“突破阜新”步伐,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了速度较快、质量较高的良好态势。会议建议: (一)继续抓好工业经济运行,增强工业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一要继续加大对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的跟踪、协调、指导和服务力度,推动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确保工业“五项工程”规划目标的实现。二要围绕“三大基地”和“六大产业集群”建设,积极开展产业集群招商,加大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力度,强化和完善产业链条。注重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向本地区辐射和转移,增强发展后劲。 (二)积极破解生产要素制约难题,努力增强要素保障。加强土地指标的统筹,优先保障土地利用率高、产出效益大的重点项目用地需求。积极引导企业淘汰低效落后产能,逐步提升产业层次。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积极扩大信贷规模,不断改善融资环境。 (三)继续推进就业、社保、医疗、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加强就业工作,着力解决失业职工、失地农民、毕业大学生等就业问题;大力开展就业援助,积极实施创业带动就业战略;继续推进和完善城乡居民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医疗卫生和教育改革;进一步完善公共安全的预警和应急体系,抓好安全生产。 二、关于2011 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 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年初以来,全市各级政府及财税部门认真按照市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财政收支预算,积极组织财政收入,收入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实现了一般预算收入“双过半”的目标。全市财政运行平稳,预算执行总体情况良好。会议建议: (一)努力培植财源,不断提高财税增收能力。要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认真落实财政扶持政策,抓住“创建转型示范市”的机遇,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大力培植可持续增量税源。 (二)强化各项制度措施,确保收入任务圆满完成。要多渠道挖掘财税增收潜力,加强对收入运行的分析预测,及时发现征收工作中的各类问题,增强组织财税收入的预见性和主动性。 (三)继续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服务保障能力。要加大对重点建设项目和民生工程的投入;强化预算支出管理,提高资金拨付率;加强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不断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深化完善预算编制,不断提高预算编制水平。要按照科学、准确、透明、规范和完整的原则,及时全面做好2012 年预算编制工作。进一步统筹和规范政府举债行为,将政府偿债计划纳入财政预算,加强信贷资金运行的管理和监督。 三、关于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加强生态建设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 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近年来,我市贯彻生态立市战略,采取多项举措改善生态环境,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必须看到,我市生态环境依然比较脆弱,乱开荒、水土流失、资源开发中污染环境的问题仍然存在,改善生态环境还要作出持续的努力。会议建议: (一)要科学编制规划,确定近期、中期、长期实施方案,常抓不懈。 (二)建议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生态建设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生态立市战略的实施。要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和奖罚制度。 (三)加强城乡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城乡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投入,完善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机制。加大城乡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力度,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减少城乡污染源。 (四)坚决清理乱开荒、乱占河道、乱排垃圾等现象,遏制地下水超采。加强对大气、水源土质的污染监测。巩固退耕还林、小开荒治理、封山禁牧和强化矿山环境治理的成果。加大项目环评的检查、审核力度。积极宣传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工作中涌现出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先进典型对破坏生态建设和工作不到位、进展缓慢的单位和部门要予以曝光。 四、关于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 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近年来,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积极推进全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等多项文化惠民工程,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应看到,目前也存在着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利用率不高、农村文化专业人才缺乏等困难和问题。会议建议: (一)统筹规划,积极推进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在继续推进城市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同时,在城市新区开发、小区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中,规划和配套建设相应的公共文化设施,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 (二)进一步加大文化事业经费投入。既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项目资金,又要落实本级财政的项目配套资金,保障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对已建公共文化设施的运行和维护经费要予以保障。 (三)强化管理,充分发挥现有公共文化设施的社会效益。加强各类公共文化设施的运行管理,明确监管主体和服务标准,拓宽使用范围,努力增强公共文化设施的利用效果。 (四)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队伍建设。要有计划地充实和更新基层文化队伍,加强基层文化服务人员的业务指导和培训。同时加强农村文化骨干、业余文化队伍的管理和引导,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和传承民间文化中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