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区第二代表小组调研工业经济发展情况
近日,海州代表团第二小组聚焦“落实市委部署+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深入泰山石膏、天源钢球、天华生物、辽宁屿衡等工业企业开展实地调研,召开专题座谈会,为全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献计出力。
座谈会上,代表们围绕海州工业企业基本情况、存在问题等进行了深入交流。调研组充分肯定了近年来海州区在产业培育、企业扶持、项目招引等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同时指出,海州区工业经济仍面临总量规模偏小,产品结构单一,高附加值、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少,园区承载能力弱,项目引进难、落地难、见效慢,缺少牵引力强、投资大的项目。
针对上述痛点难点,代表们提出六点建议,一是要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统筹推进、人大监督助力、各方协同发力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凝聚“工业强区”共识。二是要狠抓重大项目建设,梯度培育规上企业,延链补链强链,持续跟进高端电动车专用氮化硅球、航空航天钛锆新材料、久盛技改等项目建设,推进辽宁屿衡大宗固废综合利用有限公司预制构件、鑫合机械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玻璃珠签约落定,推动产业链加速向新延伸。三是要积极参加北京无人机防控与应用大会、上海无人机展会等活动,积极筹办低空经济产品产销会及产业交流会、循环经济产业研讨会招商对接活动。四是要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靠前服务,真正实现“园区事园区办、企业办事不求人”,推动辽宁海鸿新能源有限公司土地的转让及不动产权证更名工作,做好延庆产业园、韩家店污水处理厂6个批而未供地块供地组卷。五是要完善政策、土地、资金、能耗等要素市场化配置,让好项目不缺资源、好企业不缺空间,积极向上争取“四类资金”,推动东梁板块、韩家店板块基础设施项目早日开工建设,提升园区基础设施水平。六是要鼓励采用“项目+团队”的“带土移植”引才方式,引进有科研成果的创新人才(团队)落户;支持企业与市高专和职业技术学校建立“代培制”、“订单式”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