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四个能力”建设 夯实地方立法民意基础
——细河区园中社区基层立法联系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工作纪实
基层立法联系点一头连着立法机关,一头连着基层群众,是地方立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桥梁和纽带。2021年3月,细河区玉龙街道园中社区被确定为全省9家基层立法联系点之一。2022年6月,再次被确定为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近年来,园中社区基层立法联系点承担14件省级立法项目意见征集工作,提出意见建议1768条,采纳58条,年平均征集意见建议数量占全省9个基层立法联系点总量35%以上;承担5件市级立法项目意见征集工作,提出意见建议56条,采纳5条。这些工作成效取得,得益于不断强化“四个能力”建设,全过程民主参与地方立法实现从“零基础”到“出经验”新跨越。
夯实联系基础“强职能”
成为省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后,园中社区基层立法联系点把做好基础性工作摆在首要位置。在市人大法制委、常委会法工委和细河区人大常委会指导下,在全省率先建立了联系点工作规则、经费使用办法、征集意见的规定、信息员工作规定等工作制度,为高质量履职夯实了基础。园中社区腾出60平方米办公用房,用于基层立法联系点日常办公。借助老旧小区改造契机,在园东小区建立了征集意见建议广场。在社区醒目位置,如超市、游园、居民密集区域设置“立法联系点民意收集箱”,定期收集整理意见建议。细河区人大法工委号召人大代表、监司委委员法律专家走进立法联系点开展法律辅导。目前,联系点有律师2名、专家2名、各行业专业人士25名,形成了一支热心立法公益事业、具备法律素质的立法信息员队伍。
搭建征集平台“激动能”
立法征询意见建议工作是基层立法联系点的首要任务,为扩大人民群众对立法工作参与度,提高征集意见建议的质量,园中社区基层立法联系点采取有效措施,参与地方立法。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大秧歌、广场舞等活动,提高立法项目征集意见建议覆盖面。借助大型文艺汇演空档间隙,宣传全过程人民民主立法的知识。结合立法项目对象建立信息库,对供热、辅警、城市更新等专业性较强项目,通过深入企业场所、登门入户等方式,到特定企业、特定人员家中征集意见,提高意见征集靶向性。创新开办“立法直通车”,为人民群众提供网络发声平台。通过党员、居民微信群征求立法意见建议,与人民群众保持常态化互动,及时收集立法意见建议。
拓宽民主渠道“提势能”
为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的职能作用,借助社区常态化党建共建、交流互鉴、结对帮扶等活动载体,引领信息员深入楼院小巷,以居民家门口的石桌石凳为征集意见建议驿站,加强与辖区党员干部群众的交流,听取立法意见建议。结合玉龙街道网格化资源,安排信息员走进每个网格,主动宣传立法工作,提高群众知晓度,不断扩大主动参与地方立法的覆盖面。每周一、周五上午,社区信息员到基层立法联系点坐班,收集群众意见建议,为立法项目征集活动打好民意基础。
丰富活动内容“增效能”
充分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桥梁纽带作用,以走访调研、意见征求、座谈会等形式,面对面与群众广泛交流,点对点征求意见建议,不断增强立法实效。在立法项目下来后,通过主动交任务、压担子,挖掘信息员潜在资源,组织不同行业居民座谈21次,开展专题调研5次。在《辽宁省消防条例(草案)》《辽宁省供热条例(草案)》征求意见时,提出意见建议被省人大采纳。今年11月,组织细河团市人大代表走进园中社区基层立法联系点,修改完善《阜新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旅游业协同发展的决定(草案)》《阜新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条例(修正草案)》意见建议征集座谈会,提出意见建议31条。
园中社区基层立法联系点负责人表示:“下步,我们将继续搭建好听民声、察民情、聚民智的“民意桥梁”,使每一项立法都反映人民意愿、体现民生需求、得到人民拥护,以实实在在工作成效书写全过程人民民主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