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阜新市新邱区人大常委会自2022年以来,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动“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建设,将代表工作室与新邱区委提出的“逢六说事”机制相融合,组织人大代表“逢周六”听民生、聚民智、纾民困、解民忧,着力发挥人大代表在基层治理中的监督、服务、促进作用,在传承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中贡献了民主力量。
融合“逢六说事”平台
代表工作室就是群众“说事点”
2022年初,阜新市新邱区委建立了“每逢周六说事”工作机制,将群众“上访”为主动“下访”,将基层矛盾“推出去”为解决纠纷“请进来”,将遇事百姓“满城跑”为身边小事“不出社区(村屯)”,积极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探索出了具有自身特色服务民生基层治理工作经验,绘就了一道道传承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幸福新“枫”景。
党委有要求,人大必行动。新邱区人大常委会紧跟区委工作部署、转变工作思路,将人大代表走进工作室接待选民时间及时调整为“逢六说事”相应节点,将“代表工作室”变成老百姓的“说事点儿”。自“逢六说事”工作制度建立以来,社区(村)共开展“逢六说事”229期,新邱区人大常委会组织200余名各级代表参与接待群众活动,受理群众反映问题1261件,协调解决问题1255件,问题解决率达到99.5%,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称赞。人民群众现场“说事儿”,人大代表和职能部门当面“解题儿”,事关百姓生活的具体问题在“一说一解”中有效落实。对无法当场解决的问题,人大代表认真整理形成代表建议,由常委会相关部门转交政府职能部门限期办理,并将办理结果及时向说事群众反馈,进一步征求意见建议。代表工作室成了人民群众的“说事点儿”,通过融合“逢六说事”平台的“一说一解”,有效打通了代表工作室与老百姓说事儿、办事儿的纽带和桥梁,老百姓都夸这个办法有效率、办实事儿,真好。

有了“逢六说事”这个优先反映问题的渠道,社区(村)的问题都能第一时间掌握,绝大多数问题能够就地解决,对于涉及部门多、问题难度大情况,市人大常委会还专门召开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将问题涉及的部门主要负责人邀请到“逢六说事点”,一同研究、协调解决。在畅通“说事”渠道同时,人大代表、群众代表还会定期对参与说事儿的领导干部的办事态度和效率进行点评和满意度测评,充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确保承办部门交出的“民生答卷”老百姓满意、人大代表满意。
近年来,新邱区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通过融合“逢六说事”平台,倾听居民反馈问题方式更直接了,了解老百姓的烦心事、闹心事、揪心事更深入了,发挥跟踪监督作用更精准更有效了,在督促相关部门有效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中,整合了工作办理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履职为民的初心使命落到了一桩桩一件件基层治理服务的民生实事之中。

“小区门外坡道陡,每次出门十分费力。”“小区花坛缺少绿化,希望能种上绿植”……2022年4月9日,是阜新市新邱区首个“逢六说事”的日子,在文慧社区“逢六说事点”,参与接待的社区负责人、人大代表、有关部门对居民提出的8件烦心事,当场答复3件,其他5件逐级协调给予了很好解决。现场群众代表举起了“笑脸”牌,对处理结果表示满意。
据悉,自“逢六说事”开展以来,新邱区各级人大代表发挥自身优势,帮助社区(村)、居民群众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人大代表李江波在新发社区“逢六说事点”,对于居民反应的小区路面出现塌陷,以及社区缺少办公桌椅等问题,一一进行解答,在梳理后马上组织协调给予解决。会后,在路面塌陷点,施工单位现场制定修缮方案,当日就将路面修缮完毕,次日又将购置办公桌椅也送到社区,为社区解决了燃眉之急。
当了解到荷花社区活动广场路面不平问题,人大代表孙秀芹发挥自身企业优势,当即表示“出砖”给予解决。人大代表曹宇联系施工人员“铺砖”……人大代表宋阳积极参加“逢六说事”,牵头成立海新社区“众护家园志愿者服务队” ……人大代表徐会群、杨淼为海新社区疫情防控卡口辛勤值守的志愿者捐赠爱心物资,帮助社区搭建检测帐篷,深入社区一线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人大代表张君波得知楼道内墙体、单元门的乱贴乱画给清理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后,立即出资给买来自喷漆和清理用具,凝聚力量,为创城工作助力添彩。人大代表海云了解社区便民服务大厅通风不好,为其捐赠12台吊扇……人大代表葛自强、李岩了解到文慧社区基础设施薄弱,办公电脑老旧等问题,为社区捐赠了价值2万元沙发、茶几、办公电脑、投影仪等办公设备……
一件件一桩桩的民生实事儿,让老百姓满意写在了脸上、甜在了心里,人大代表履职为民的生动实践描绘出了一幅幅基层治理的“新枫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