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监督促进小城镇建设工作纪事 高路 沐浴着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和煦春风,伴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响亮号角,我市小城镇建设工作按照中央提出的小城镇大战略精神,大力发展培育了一批小城镇建设示范典型,为进一步推进全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面对这一成绩,各级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认为,这与市人大常委会连续几年对这项工作的监督密不可分。 几年来,市人大常委会自觉服从和服务于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发展主题,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执行为重点,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保障和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小城镇建设作为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性措施,在我市发展的如何,如何提高建设水平?市人大常委会责成市人大环资城建委对全市小城镇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查。 2005年10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剑带领市人大环资城建委部分委员及县区人大有关领导到小城镇建设发展比较好的山东考察,先后走访日照、威海等五城市,详细了解了小城镇建设情况。考察中,大家切身感受到了当地小城镇建设的浓厚氛围,真切看到了小城镇建设的美好前景,也得到了许多发人深省的启示。今年年初,市人大常委会又把全市小城镇建设作为调查研究的重点工作,人大环资承建委组织部分委员和人大代表深入到我市阜彰两县10余个乡镇,对小城镇建设情况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研。调研组每到一处都听取当地政府的汇报,查阅文件资料,实地查看建设情况,并走访农户,听取群众对小城镇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调研,调研组认为,我市各级政府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小城镇大战略的精神,小城镇建设和发展总的形势是好的,突出表现在不少乡镇经过多年的努力,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总量逐年增加,各项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从总体上说,我市小城镇建设滞后的状况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小城镇规划建设与管理整体水平普遍不高,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比较薄弱,承载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需求能力低,制约着生产的发展和生活的改善,影响了小城镇整体功能的发挥和持续健康发展。针对这些问题,调研组提出了如下建议:一、加强小城镇规划编制工作,用科学规划指导小城镇建设。不仅要有小城镇总体规划,还要编制区域体系规划、建设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各类园区规划、各类专项规划、功能分区规划,逐步形成小城镇规划体系。二、要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坚持市场化方向,拓宽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渠道,实行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融资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资渠道,吸收和集聚民间、社会投资,推动招商引资。三、制定出台综合的、统一的小城镇建设标准文件,使各地有较规范的执行、考核标准,从而有效促进小城镇建设的健康发展。四、加强小城镇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保障必要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经费,建立起正常的管理秩序,努力提高小城镇的管理水平。五、注重发挥重点镇的示范带动作用。建议市政府在已建立省级示范镇1个、省级中心镇4个、市级示范镇10个的基础上,重新确立一定数量的示范镇,以便今后将有限的资金集中使用,发挥重点镇的示范带动作用。 市委、市政府对市人大常委会所作的调研报告非常重视,市委书记姚志平在送阅件上做出重要批示:“这个调查报告非常好。请言良同志牵头,拿出我市加强小城镇建设意见,召开一次全市工作会议,树立几个典型。” 在市委重视、人大监督、政府努力下,目前,市建委已拿出我市“十一五”期间对小城镇建设的工作实施方案。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一切从我市小城镇建设实际出发,坚持城乡头筹,以建设谋发展,以重点镇和新农村试点村为重点,大力推进县域和重点镇建设,搞好村镇环境整治,努力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具体指标是:全市村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23平方米,村镇公共建筑达到30万平方米,生产性建筑达到20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12.5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4.5平方米,自来水普及率(小城镇)90%,卫生用水普及率(村)80%,垃圾集中收集排放率65%,污水集中排放率50%;力争5%的中心村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标准;优先发展10个左右重点镇,使其镇区人口达到2万人以上,形成自己的特色类型,带动本区域内的经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