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打好打赢碧水保卫战 ——市人大常委会《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纪实 水污染防治不仅是环境问题,更是发展问题、民生问题。阜新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水污染防治法》贯彻实施,年初就把《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作为重点监督议题。五月初,历时一个多月时间,深入基层察实情,深入现场调研分析问题,在全市集中开展了执法检查。执法检查组就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依法治污、加强面源污染监管与防治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充分发挥了“法律巡视”利剑作用,彰显法律规定的刚性约束性,推动了全市水环境质量改善、稳定达标和水生态的恢复。 准备与实施 执法检查组从讲政治高度谋划和推进工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中央、省市委决策部署,采取市、县区、乡镇人大工作联动和各级人大代表共同参与的方式,精心组织、分步实施,确保此次执法检查取得了实实在在成效。 第一步,开展调研培训,做好检查准备。及时召开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全体会议,传达省人大常委会《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组第一次全体会议精神,研究制定我市执法检查工作方案。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座谈交流,听取市生态环境局、水利局、农业农村局、住建局、经济和信息化局等部门汇报,细化各行业检查重点。坚持和完善学法先行,邀请专家对执法检查组成员进行培训,对立法背景、法津内容和工作职责等有关法律政策进行培训,并以实例介绍阜新水污染防治工作情况,为开展执法检查工作做好准备。 第二步,加强协调配合,组织联动检查。坚持多方配合、自下而上、逐级推进。5月14日起利用一周时间,由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李志成带队,对照检查方案5方面重点内容,采取实地查看、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方式,深入阜蒙县、彰武县、清河门区对水污染防治法贯彻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同步委托海州、细河、太平、新邱等4个区人大常委会,对本辖区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法情况进行检查和问卷调查工作。形成市、县(区)、乡三级人大联动和各级人大代表共同参与的执法检查工作格局。 第三步,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检查重点。坚持把中央环保督察整改落实情况、省人大执法检查组会议上点出的问题、细河流域和重点领域水污染防治作为执法检查重点,检查组实地查看了阜蒙县温泉城污水处理厂技术改造及配套管网建设工程情况,氟产业开发区碧波污水处理厂除氟技术升级改造进展情况,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清河门区津源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等4个污水处理厂生产运行情况,闹德海水源地保护情况、农业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情况和黑臭水体改造治理情况,听取了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和县区的有关情况汇报,综合吸纳了各县区人大常委会的执法检查情况的报告内容,对全市水污染防治法贯彻实施情况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成效与问题 历时一个多月时间,执法检查组针对环境执法和司法保障等法律责任落实情况、饮用水安全保障制度和措施落实情况、黑臭水体治理和“河长制”等重点工作落实情况等5个方面开展了执法检查。检查组认为,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贯彻《水污染防治法》,通过加强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行,强化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科学实施生活、工业、农业全方位污染治理工程,建立了长效机制强化污染源管控,水污染防治工作成效明显,水环境质量逐步改善。主要表现在:一是与2015年排放量相比,2018年底我市化学需氧量下降12.2%,氨氮下降15.38%,全部完成省政府下达的8.1%和8%减排计划,水污染物排放总量达标。二是2018年,国家考核的细河水质除氟化物小幅超标外,其它指标均达到5类标准,省考核的养息牧河、柳河水质达到4类标准,完成省政府年度考核目标,河流水质达标。三是闹德海、王府等2个域内水源水质全部达标,符合饮用水安全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标。 “成效不说没不了,问题不找改不了。”对照《水污染防治法》高标准、严要求,全市在污水处理能力和地下水保护等方面仍有不小差距,问题和矛盾还十分突出,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执法检查组认为:还存在思想重视程度不够、饮用水源地建设推进缓慢、城市污水处理能力不足、工业集聚区污染形势严峻、农业农村水污染比较突出、天然高氟水体自净能力差、防治长效机制不健全等七方面突出问题,需要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意见与建议 执法检查组紧紧围绕水污染防治工作重点任务,聚焦执法检查发现的突出问题,坚持把抓好问题整改贯穿监督工作全过程,提出八方面建议,并形成执法检查意见,交办政府及有关部门限期整改落实。 建议一,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强化考核评价,建立包保责任制和目标责任制。加强基层监管和执法队伍建设,建立系统思维、综合施治的水环境监管体系,完善监测预警和各部门联动机制。建议二,以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制”为抓手,强化污染源监管和河道巡查整治,继续采取有奖举报等方式,严厉查处和打击偷排、偷放和超标排放违法行为。建议三,继续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保专项行动,加强各级饮用水水源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工作。按时完成县级水源保护区划定、勘界和立标工作,确保闹德海、王府水源水质全部达标,让群众喝上安全放心水。建议四,对照“水十条”任务要求,全面查找全市现有水污染防治基础设施与管理手段的差距,研究提出彻底解决细河污染问题的整体方案并推动落实。建议五,主动向上争取政策和财力支持,积极整合社会资本参与水污染防治工作;对新建或扩建污水处理厂进行充分论证,加快启动城镇污水处理厂新建或扩建工作,对现有城市污水处理厂尽快实施提标改造,专业化运营;加强排水单位和排水设施管理,完成市政排水管网维护改造,推进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建议六,加强县区日常检查指导,建立完善园区环境管理体系,确保温泉城污水处理厂、氟产业开发区碧波污水处理厂、皮革园区第一污水处理厂和津源污水处理厂规范运行、稳定达标排放。建议七,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指导农民减低农药、化肥用量。从严控制畜禽养殖污染物的排放,提高资源化利用水平,完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巩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成果。建议八,对闹德海市级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农业用地实行退出耕种,对二级保护区内的河滩地,引导农户实行科学种植和非点源污染防治。依法向上沟通协调,尽快解决饮用水水源地清理整治环境问题。 执法检查八条意见建议字字句句打在要点、难点、堵点上,科学性可行性可操作性强,为坚决打好打赢碧水保卫战“支实招”,也见了初步的监督效果。下一步,市人大常委会将持续开展跟踪监督,依法履职尽责,按照时间节点紧盯不放,直至执法检查意见建议真落地、见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