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人大农委在潘志旻副主任带领下,对我市的春耕备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进行调研。 分析当前的备耕形势看有几个有利条件:一是抗灾自救为春耕生产打下了良好基础,全市的设施农业、畜牧业及劳务输出等重点抗灾自救工作,使农业结构得到调整,农民收入有所增加。二是惠民政策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种口积极性。三是主要农产品市场销售价格较好。四是备耕物资充足,“两杂”种子供大于求,价格也比去年下降;化肥春耕需量19万标吨,现已备量达16.5万标吨。备耕资金约需6.5亿元,其中农民可自筹2.8亿元,需贷款3.7亿元。目前金融部门已下拨1.9亿元贷款规模,尚有缺口1.8亿元,农信部门正积极申请再贷款指标。五是科技培训扎实有效。 春耕备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春旱面积较大,目前全市10—50厘米土层含水量为11.2%,比去年同期低1.3个百分点。农业部门估计,全市春播时,约有1/3需等雨播种。二是资金缺口尚未解决。三是灭茬和添墒播种任务较重。面临当前的形势,需各级政府加强领导,及早解决存在问题,分类指导,打好春耕生产第一仗。 我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由于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全力做好一系列基础性工作的基础上,目前试点镇、村的建设项目已陆续启动,部分项目已见成效。从我市新农村建设工作实践来看,已经从几个方面带动了相关工作的发展,一是以发展县域经济为载体,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二是加快农民增收步伐,奠定新农村建设基础。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改善新农村建设物质条件。四是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和谐。五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我市的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还存在几个问题:一是资金投入不足。二是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三是部分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认识不清,理解片面。四是部分乡镇和部门起步工作慢,缺乏紧迫感。(高 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