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工作日的上午,面西的办公室里虽没有阳光直射,仍然感觉有些闷热。坐在记者的对面,兰振和语速缓慢,语气平和,谈心一般讲述自己的治院之道。 已过天命之年的他眉宇间流露着坚定,眸子里闪现着睿智。没有一院之长的气派,有的是医者的朴素,有的是对医道的感悟。 从参加工作以来,兰振和一直潜心钻研医疗技术的创新发展。从工作初期的研究应用“ATP”与“B受体兴奋剂”联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疾病,到徒手“心肺复苏”成功抢救一名急性心肌梗塞心跳骤停的病人。在各项工作中,他都做得扎扎实实,为今后开展新项目、新技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93年他率先开展“电除颤”治疗心跳骤停及“快速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大大提高了心脏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兰振和的医术高缘于他要求自己永远站在学科的先沿,掌握先进的医疗技术。2004年,他亲自带领团队到省人民医院学习心脏介入技术,回院后牵头成立了介入科,成为我市心脏介入技术的探路者。他带领介入科克服重重困难,开始一个又一个的零的突破,为阜新的医疗史上填补了一项又一项的空白:他是我市独立完成心脏冠脉支架术的第一人,也是独立完成心脑血管联合造影术的第一人,是我市独立完成急诊PCI的第一人,是我市独立开展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及支架术的第一人。兰振和带领他的团队创造了医院发展史上首例脑血管造影、首例肝动脉栓塞治疗肝癌、首例四肢动脉造影及首例下肢动脉支架术等无数个第一。 身为一院之长,“淡化功利,强化公益,让老百姓用最少的时间、走最短的路程、花最少的钱、达到最满意的治疗效果。”这是院长兰振和倡导的发展之路。 秉承这种理念,以服务患者为中心在新二院润物无声:为便于群众就医,医务人员每天早7点50就到岗,提前进入工作状态;医院开通周末专家门诊,无论双休日还是节假日都有全院各科一流专家出门诊;在门诊大厅设立“值日长”,全天有专人负责解决就诊患者的意见和问题;住院处周末也正常为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医院提出,其他医院没有开展的技术项目,只要是有利于我市群众诊疗的,都会在论证后尽可能去积极地进行设备投入和引进,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方便患者就诊,造福人民群众。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交谈中,兰振和说了很多从医治院之道,但就是美国医生特鲁多的墓志铭,让我找到了兰振和从医治院的核心。“偶尔治愈”说明了技术和药物的局限和无奈;“常常帮助”描绘了医生的日常工作,“总是安慰”则是永恒的意念与行动…… 人生犹如一本书,愚蠢者把它草草翻过,聪明人却会将它细细品读。身为医者,见惯生死。这让兰振和对生命多了一份感悟,也更多了一份尊重。有仁心,方可施仁术;有大爱,才能济苍生。也许医者仁心、大爱为民,才是兰振和秉持的理念,也是他身上最宝贵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