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梧的身材,黝黑的面庞,浑厚的嗓音,说话铿锵有力,办事雷厉风行,吴红利的一言一行都透露着这个农村汉子的果敢、憨厚与耿直。 每日奔波于乡村田间,引导乡亲“稳农业、强工业、兴三产”,带领农民小康路上奔富裕。看到村民的生活得到改善,无论是身为镇党委书记还是作为市人大代表,吴红利感到深深地满足和幸福。 要说吴红利,就得从太平区水泉镇说起。人们都知道,水泉镇是个近郊乡镇,靠近城区,地理位置优越,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可是全镇经济却没有取得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成果。如何发挥水泉镇的区位优势?如何构建产业发展格局?如何带领农民增收致富?2012年的春天,一系列的问题在这个刚刚当选水泉镇党委书记的吴红利脑中萦绕不去。 经过一番思考,吴红利提出,水泉镇要借助太平区加快产业基地建设和南部山区开发的步伐,强势推进北商业、南生态、东运输、西工业模式建设,培植全镇新的经济增长极,提升水泉的品味和知名度,努力打造区域发展后劲更足、公共服务质量更高、城镇管理体系更优、人民群众幸福感更强的“美丽水泉”。 在这个构想的指导下,近年来水泉镇发生了令人欣喜的变化。瑞泉新型建材有限公司、骥锋洗煤厂项目、太平区坤宇玛瑙雕刻厂项目等大项目纷纷落地水泉;沿沈阜路两侧,依托阜盘高速出入口,物流业已有项目开始运作;依托塔子沟风景区,集旅游、采摘为一体的系列特色餐饮业日渐兴旺。 2013年,水泉镇三次产业产值分别实现19103万元、57443万元和6915万元,比2012年分别增长8%、15%和15%。农民人均收入达到8361元,同比增长8%。区域发展后劲更足、公共服务质量更高、城镇管理体系更优、人民群众幸福感更强的“美丽水泉”构想,这在逐步走向现实。 人大代表代表的是人民利益,是人民群众的代言人。自当选为市十五届人大代表以来,吴红利关注群众利益,积极建言献策。在沈阜路和塔新路必要路口设置阜盘高速入口指示路标、强化阜盘高速公路水泉站周边环境治理、解决太平区水泉镇户部营子村二组自来水问题等建议,都是对民生民意的深切关注,对民意民愿的深入思考,也是对人大代表的责任担当。 本职工作千头万绪,人大代表责任重大,如何做到代表工作与本职工作两促进两提高?吴红利说,“那就是真情服务人民,为民办实事、办好事。” |